挪威科學家研究表明,長期單身竟會增加患癡呆風險!
近日,挪威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上發(fā)表了題為" Marital Histories and Associations With Later-Life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Risk in the HUNT4 70+ Study in Norway "的研究。該研究發(fā)現(xiàn),單身與較高的癡呆風險有關。
研究背景
癡呆癥是一種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綜合征,影響著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口。全球估計表明,目前有5740萬人患有癡呆癥,由于人口老齡化,這一數字預計將在2050年增加到1.528億。在缺乏有效的癡呆癥藥物治療方法的情況下,通過減少健康和社會風險因素來預防或延緩癡呆癥已成為主要的研究重點。
輕度認知障礙(MCI)是一種未符合癡呆癥診斷標準的老年人的認知診斷。MCI代表仍能獨立進行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動的早期認知受損的個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輕度認知障礙可能會發(fā)展為癡呆癥,但也有許多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不會經歷進一步的認知能力下降,有些甚至會恢復正常認知能力。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晚年結婚與降低癡呆癥和MCI風險有關。鑒于人口老齡化以及近幾十年來同居、離婚以及獨自生活人數的增加,了解婚姻狀況與晚年癡呆癥和MCI之間的聯(lián)系具有高度相關性。然而,迄今為止,大多數將婚姻狀況與癡呆癥和輕度認知障礙聯(lián)系起來的證據都是基于橫斷面數據和相對較小的樣本,人口水平的研究仍然相對罕見。此外,許多研究沒有同時分析癡呆癥和輕度認知障礙
研究結果
這項新研究使用了挪威 HUNT4 數據庫中8706名參與者,分析了六種類型的婚姻史(未婚、持續(xù)離婚、間歇性離婚、喪偶、持續(xù)婚姻、間歇性婚姻)與晚年癡呆和MCI之間的關系。
其中,共有11.6%的參與者被診斷為癡呆,35.3%被診斷為MCI。普遍的癡呆亞型是阿爾茨海默病(57%),其次是血管癡呆(10%)。大多數參與者在44至68歲之間持續(xù)在婚(70.5%);其余的是間歇性結婚(11.3%),未婚(4.6%),持續(xù)離婚(3.9%),間歇性離婚(5.3%)或喪偶(4.3%)。
結果顯示,未婚人群的癡呆患病率(14.1%)高于持續(xù)在婚人群(11.2%)。多項式邏輯回歸模型的完整結果顯示,在調整年齡、性別和教育背景后,未婚、持續(xù)離婚和間歇性離婚的癡呆風險更高。而喪偶和間歇性婚姻群體與連續(xù)在婚群體對癡呆和MCI的風險相同。
在多項邏輯回歸中估計的 MCI 或癡呆的相對風險比
此外,婚姻史與MCI的相關性低于與癡呆的相關性。在調整年齡、性別和教育背景后,未婚人群的MCI風險僅高于連續(xù)結婚者,而其他婚姻史組的MCI風險沒有差異。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或侵犯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聯(lián)系郵箱:marketing@360worldcare.com